DH3G游戏资讯网

VR 赋实,Pico 的行业新路径

发表于:2024-06-03 作者:创始人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3日,自 2014 年被 Facebook 以 20 亿美元收入囊中以来,VR 品牌 Oculus 的地位正在与日俱增。据最新消息称,Meta 的虚拟现实部门已从 Oculus 更名为 Meta Quest

自 2014 年被 Facebook 以 20 亿美元收入囊中以来,VR 品牌 Oculus 的地位正在与日俱增。据最新消息称,Meta 的虚拟现实部门已从 Oculus 更名为 Meta Quest。

去年 3 月,其主打产品 Quest 2 实现了千万用户量的突破,且该数字仍在高速增长。在 Meta 的大力宣传下,Quest 2 在去年圣诞季的热度达到新高,在国外社交平台上常常能看到孩子们收到 Quest 2 作为礼物的视频。圣诞当天,手机端管理应用 Oculus App 更是直接冲到了苹果应用商店的榜首。

可以预测到,全球 VR 产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头部 VR 公司也在纷纷探索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国内的 VR 企业也在朝着越来越实的方向努力。比如国内头部 VR 品牌 Pico,在 2015 年成立之初,就选择专注移动 VR 领域,并在 VR 软硬件产品、内容及应用开发等方向进行持续深耕。根据 IDC 发布的《2021 年第二季度中国 AR / VR 市场跟踪报告》显示,Pico 于 2021 年第二季度持续保持中国 VR 市场份额第一。

除了大家熟知的 C 端娱乐应用,Pico 在 B 端方面的应用价值尤为值得关注。

发力教育,B 端价值显端倪

如果一所中学打算修建一间化学实验室,成本约在数百万,这在一线城市或许不算难题,但在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笔花费对于学校而言可不是小数目。学生们要么从书本图文中"脑补"钠片入水的燃烧效果,要么只能从教学视频中掌握相关知识,难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Pico 为这些学校提供了成本可控的解决方案,学生通过佩戴 VR 设备便能进入一个拟真实验室,亲眼观察各种化学物之间的作用反应,身临其境感受化学的魅力,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自 2018 年起,Pico 便已将教育行业纳入核心合作领域,并与中央电教馆达成合作,参与「VR 智慧教育百城万校计划」。通过 VR 技术在学习场景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智慧升级,建设起了一万间 VR+AI 智慧教室,希望每一所学校都有机会尽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Pico 的 VR 产品及配套解决方案成为了智慧教室传递信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载体。相较于传统教育场景中老师和学生的 1 对 N 模式,Pico 凭借自身 1 对 1 的沉浸体验和灵活性优势,让"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课程"成为可能,从而正在被更多学校所熟知。

这便是 Pico 在助力教育行业过程中的正确示范方向,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 K12 基础教育中,学科互动是难以被机器所替代的,教育资源的失衡始终是多年来所面临的难点,同样也是无法做到真正给学生「松绑」的重要因素,但领先的 VR 技术可以填补这一鸿沟,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能调动积极性的学习方式。

过去几年里,Pico 证明了技术正在成为满足现今教育产业迫切诉求的不二之选,更重要的是,智慧教室并非 VR 在为教育产业赋能过程中的唯一成果,Pico 通过持续不断地探索,也同样找到了能够解开自身症结的方法。

解开症结,技术领域再突破

「VR 元年」喊了又喊,虽然如今市场的生态已日趋丰富,但离人们最初对它期望中的样子或许还相去甚远,而 VR 影音娱乐内容上的断层效应,则意味着在生态成熟构筑之前,都很难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质变。

成本是 VR 产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最令人头疼的难题,这并非单纯指设备的生产研发成本,也指作为用户的使用成本。

尤其是对于传统影音娱乐领域来说,无论是 4K 级别清晰度的画面,还是社交过程中所追求的实时性,只要是以 VR 作为入口,这些行为的带宽成本就会陡然增高数个量级。

困扰已久的问题,似乎在 VR 与实体产业接触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对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注重实操的课程而言,让学生亲手完成实验过程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学生往往受设备、实验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成果。学校中再怎么完善的配套设施,都无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操作那些高危险系数的实验,更何况,建造实验室的成本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负担的。

这才是 Pico 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教育行业的意义所在,而这也并非 Pico 唯一一个踏足的领域。截至目前,Pico 仍在持续探索包括医疗、企业培训、职业教育等多个行业。

自在公益影像与 Pico 联合共同呼吁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中,曾描述了这样的景象:四周传来模糊不清的沉闷低啸,仿佛置身水底,但突如其来的杂音音效却足以令人惊声尖叫。

理解这些特殊人群的前提,是对他们眼中的世界有足够清晰的感知,Pico 以此为基础,用 VR 技术为人提供覆盖视觉、听觉的能力,以第一人称视角让人深刻体验自闭症儿童眼中的时间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一位体验者在活动结束后留下这样一段话,「原来,我作为自闭症孩子的母亲,这么多年都没有真正了解过我的孩子」。

技术向善,大抵如此。

赋能实体,Pico 未来的星辰大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硅谷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互联网趋势的标准化答案。在收购 Oculus 的七年后,Facebook 不惜改头换面,改为 Meta,时隔不久又将 Oculus 更名为 Meta Quest。

若以此为据,世界排名前十的互联网巨头都为此改名,VR 能在全球范围再掀热度自是理所当然的事。

事实在某个程度上确实如此。赛迪研究院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 年)》显示,2021 年 1~9 月,全球 AR / VR 产业投融资金额达 407.09 亿元,已超过 2020 年全年投融资总金额 (244 亿元)。从投融资事件数量来看,2021 年 1~9 月,全球 VR / AR 产业共发生 248 起融资并购案例,其中国内投融资并购发生数量 90 起,较 2020 年大幅增长。

都说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是在时代变迁中大众的认知与思想观念无法及时转变。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若技术应用能将渗透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放在首位,那么认知上的鸿沟自然也就不再存在。

VR 技术发展至今,人们会憧憬 Meta 笔下描绘出来的美好蓝图,也乐见这项拉动全球资本的概念可以将技术推进革新至下一代,从而消弭社交场景中时间和空间的隔阂。

但未来本身就具有多样性,Pico 是自己眼中的星辰大海,也是中文互联网背景下 VR 所选择的路径,而在这个路径中,技术并非是能够决定竞争结果的唯一标准,对现实生活的赋能,才是体现实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科技行业对于 VR 的务实探索,或许不在于能把人拖进虚拟世界中,而是为现实生活提供新的入口。

而 Pico 更大的价值,正是在于点燃了 VR 以"虚"向"实"的第一把火。

2022-05-06 00:19: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