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3G游戏资讯网

真实可信的“点评”是信息时代最大刚需

发表于:2024-04-28 作者:创始人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8日,摘要:"消费点评, 让差评店铺消失了; 公司点评, 将让差评公司消失"-- 这是一个美好的点评理想。点评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点评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尊重民意的技术民主系统。这些年我们从互联网创新中获得

摘要:"消费点评, 让差评店铺消失了; 公司点评, 将让差评公司消失"-- 这是一个美好的点评理想。点评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点评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尊重民意的技术民主系统。这些年我们从互联网创新中获得的红利, 不都源于这种大大小小的"点评"凝聚成的信息民主和互联共享, 让好的产品找到需要的人, 让求助者找到有力援手的人, 让人才和企业更好地找到最适配的对方。

吐槽青年出品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 这种对普通人的赋权所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点评"力量越来越强大! 正像消费领域的大众点评让大商家们透明了, 职场领域的大众点评, 也将去掉企业在招聘时的美颜滤镜, 让求职者找工作时像点餐看点评时那样透明。

每个职场人踩过最大的坑, 都是信息不对称的坑, 职场社区脉脉近日宣布推出公司点评系统, 汇聚千万员工超过 10 万家公司的点评内容, 帮助职场人更客观的认知招聘企业。脉脉创始人兼 CEO 林凡认为, 传统的自夸招聘模式存在很强的信息不对称, 职场信息更多是招聘方筛选过滤的信息, 求职者很难掌握多维度的真实信息, 容易发生错配。通过"点评"形成的口碑, 让职场信息更真实、客观、全面的呈现。

先看点评, 再找工作, 这个需求抓得太准了, 很多网友称其为"跳槽避坑"必看宝典。不过也有人担心点评中的主观情绪, 担心谣言, 还有刷好评或水军问题, 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 点评能保持客观吗?-- 面对这些对"点评"的点评, 林凡的回应挺有"点评精神": 相信互联网的力量, 不断完善规则, 让员工和企业平等对话, 鼓励"坦诚沟通, 无私分享"。

在人人都在点评、人人都被点评的互联网环境中, 看好这个"公司点评系统"的未来。如能以开放透明的规则保护好点评的公信力, 保持第三方平台不受干扰的客观公正, 点评数据呈现的企业画像能承受再点评的考验, 这种"职场点评系统"的影响力一定不会亚于在消费领域的实践。真实可信的"点评"是信息时代的最大刚需, 凡是把"点评"当事业去做的, 都成功了。

餐饮领域对店家的大众点评, 营销领域对商品的点评系统, 影视文化领域的点评打分, 走的都是这个路子, 以第三方身份汇聚众人的日常评价, 去消除消费选择时的信息不对称, 给人们在涉及自身重要利益决策时提供可信的评价参考。这些点评系统, 无一例外地都成功了, 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 吃饭、购物、看电影, 都会习惯性地看下他人的点评和评分。相比普通的消费抉择, 求职对一个人来说是更重要的利益, 一步事关未来很多年的重大选择, 对"赖以作出理性决策"的真实信息有更刚性的需求。脉脉在职场领域深耕多年, 积累了超过 1.1 亿的注册用户, 积聚了千万员工、超过十万家公司的点评, 已经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事实上, 在这之前, 这些点评已经成为很多白领跳槽时的参考。

为什么把"点评"当事业做的多能成功? 这是由刚性、旺盛的大众需求所驱动的。之所以把当下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在于信息在人们决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时时处处都需要信息。不说其他, 目前正是大学开学的时候, 你知道如今大学校内网络上最火的帖子是什么? 是往届学生对各门课程的评价: 这个课有没有干货, 给分厚不厚道, 作业多不多, 老师讲得好不好, 考试难不难, 课堂氛围如何。这些"课程点评"成为学生每学期选课的宝典, 毕竟, 选课对学生也是一次"冒险": 能不能从课堂上获得知识, 投入能不能得到回报。这届学生看了上届的点评, 上了一学期后再写下自己的点评, 所有人帮所有人, 久而久之就成了某种"大众口碑"。

当然, 这些"口碑"也会有问题, 比如不少点评可能包含着学生的"精致利己主义", 既想获得高分, 又不想太多投入, 一些虽没多少知识含量却能轻松拿高分的"水课"反能得到青睐。但问题可能并不出在点评, 而出在自身的选课价值观上。这种点评只是通过让信息更对称而增加了一种决策参考, 参考因素有很多, 众多参考中把哪个放在第一位, 是收入还是环境, 是成长机会还是变现机会? 那就是价值观了。

校园网络上的这种"大众口碑", 正是商业系统那种"大众点评"的翻版, 职场"公司点评系统"也是如此。他们遵循着同样的底层逻辑: 所有人帮所有人, 无私的信息共享。一个人的点评可能有偏见,10 个人,100 个人,1000 个人, 两年, 三年, 五年, 长期累积的点评, 可能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公信力的。开放的点评环境中, 谣言和刷评之类"劣币"也会被"良币"所驱逐。这话很有道理: 经得起员工点评的公司, 才是好公司; 经得起离职员工点评的公司, 才是卓越的公司。

互联网上最不缺的就是信息, 每天生产着无穷大数量的字节, 我们身处信息浸漫、过载的媒介环境中, 人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复杂, 依赖很多看不见的中介环节, 而这些中介环节常常会隐藏、扭曲、改变客观实在本身的形态。那些"看得见的信息"之危险在于, 其形式上的透明感使人们误以为自己接触到了真正的"现实"。就拿招聘来说, 那些美颜滤镜式的形象广告, 很容易传递不切实际的期待, 为求职埋下诸多风险。就业难所塑造的权力势差之下, 这个不能问, 那个不能打听, 加剧着信息不对称。这正是"点评"信息受到求职者追捧的关键原因, 根据调研数据, 近七成用户觉得脉脉"职得去"榜单帮助到了职业选择, 在下次跳槽前会想主动看榜单。

"消费点评, 让差评店铺消失了; 公司点评, 将让差评公司消失"-- 这是一个美好的点评理想。这让我看到了点评的力量, 每一个碎片化的点评, 看起来很微不足道, 但以这种方式凝聚起来, 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成为"所有人帮所有人"的点评系统。点评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点评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尊重民意的技术民主系统。这些年我们从互联网创新中获得的红利, 不都源于这种大大小小的"点评"凝聚成的信息民主和互联共享, 让好的产品找到需要的人, 让求助者找到有力援手的人, 让人才和企业更好地找到最适配的对方。

作者: 吐槽青年: 曹林的时政观察

2022-05-06 00:56:13
0